首页 > 历史军事 > 中国道教也有趣 > 第十三章 离崇岳平城献经

第十三章 离崇岳平城献经(1/2)

目录
好书推荐: 娇妻溺宠:豪门养妻成瘾 快穿:为完成任务,她亦卑躬屈膝 穿越之绝色公主 开局999999亿暴击 签到90我要做幕后大佬 小瑜儿,你要乖 浮生如闻风里风 海王前夫今天火葬场了吗? 诉云 我的小小新娘

当寇谦之满怀信心,带着弟子们风尘仆仆地踏上北上之路的时候,北魏一代大帝,连老对头刘宋都不得不伸出大拇指,由衷地赞一句“英图武略,事驾前古”的太武帝拓跋焘迎来了他当老大的第二个年头。

这位皇帝在北魏,乃至整个南北朝时期都算得上一位难得的皇帝,一生文治武功罕有匹敌,武则一统北方,向北远逐柔然,主体大约就是现在的蒙古国境内,也是鲜卑族,向南饮马长江,如果这帮鲜卑好汉划船水平有骑马水平十之一二的话,估计早就过江了。文则劝课农桑,轻减赋税,休养生息,同时广用汉族士人,比如重用崔浩、高允等大儒,改革官制,整肃吏治,大力推进与汉民融合,宣传礼义,崇尚儒学。

拓跋焘的其他功业还有很多,比如提倡节俭,经常深入民间体察民情等等,在民族融合方面的贡献也非常大,当然,这一切当然是出于统治的目的,为了更好的消除汉民对鲜卑人的仇视。另外,大家都知道书法里的魏碑字体吧,这也是因为拓跋焘一力推行楷体字,而最终发展成的着名书法字体。

在缓解民族矛盾方面,北魏统治者虽然作了大量的努力,但一直没有从根本上找到彻底解决的办法,所以民族仇视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位皇帝。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拓跋焘正为此事而苦恼,正宗的澳洲小牛排、牙买加咖啡都没心情享用,他不知道的是,一个能解决他麻烦的人正在一天一天地向他走来。

寇天师是选择了徒步远足还是骑行亦或是坐车,我们不得而知,但没有火车、汽车,更没有高速、飞机的时代,最快的方式也就是骑马了。不管怎么说吧,从嵩山到大同,两千里左右的路还是够辛苦的,不过这并不影响寇天师的那种走向成功的急迫和期待的心情。

也许您会奇怪,寇天师修炼了四五十多年了,就算没修炼出腾云驾雾的仙法,总应该会画个神行符之类的吧,往腿上一绑或垫在鞋垫下,一天跑个千八百里还不是小意思?人家水浒里的戴宗绑个甲马还能日行八百呢。这个我们还是略过不提吧,也许寇天师真的是飞过去的呢,这不重要。

总之,最后寇谦之平安抵达了平城,站在威严的皇宫大门外,取出了被包得里三层外三层的《录图真经》,献给了太武帝。信心满满的寇天师没想到,自己呕心沥血、数年谋划的结果却没有按照希望的剧情发展,期望着看到经书就会如获至宝的皇帝却随手把书放在一边,安排了一位大臣接待他,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被凉在冷板凳上的天师大人的心情非常不好,每天看着自己的白发,仰头看着头顶那四角的天空,想着问题究竟是出在了哪里。自己自编自导的剧本,自己呕心准备的经书,这一切全部是为了皇帝着想的啊,是我的意图太过深奥皇帝没看明白,还是我的政治敏感性不够,没把皇帝看明白呢?思来想去,总感觉问题还是出在了皇帝身上,于是,解决办法就得先找个中间人。

毫无意外,崔浩是个最佳人选。

崔浩在北魏历史上是个悲情人物,家族在北方差不多是No.1,父子均是朝中重臣,深受重用。史书上记载崔浩是位美男子,而且从小就博览群书,经史子集莫不精通,在《魏书》和《北史》中均有列传,特别是《魏书》中,更是占了很大篇幅。

崔浩寇完谦之早就结识,准确的时间没有考证到,但从《魏书》的记载看来,崔浩在前任老皇帝,也就是拓跋焘的老爹拓跋嗣手下打工的时候就和寇谦之见过面,拓跋嗣虽然英年早逝,但礼爱儒生,好览史传,崔浩是经常跟着他出差的。应该是利用出差的机会,崔浩和寇谦之结识了,并且经常对寇谦之大谈治国之道,有时一夜不睡。老寇对老崔的见解表示严重认同,除了要刻意结交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我一直隐修,你这些治国的思想我是一点不懂,但天神又让我辅助太平真君,把我弄得日夜发愁,您老大才,比张良都高一线,可要好好教教我才行,这样吧,您就给我写份治国平天下的说明书吧,我会好好学习领会”。老崔被寇谦之夸得也有点晕菜,深以其为志同道合、高山流水遇知音了,于是就给他写下了二十多篇论文,从太古到秦汉,颇有点史记的味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如梦如真的两段人生! 抗战之横扫日寇 纨绔少爷在唐朝 海国英雄志 三国之从小兵开始无敌 大秦:起兵造反,嬴政竟是我军师 抗战从伪装者开始 穿越破案抗金 轩辕新明录 网游之不落的黄巾旗
返回顶部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