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承明之治 > 第38章 成人典礼

第38章 成人典礼(1/2)

目录
好书推荐: 我是射手 神宠时代:我能看到御兽进化提示 心死离家后,全家疯狂挽回! 但丁堡 疯狂觊觎,病娇顶流他总想越界 凰妃逆天下 我徒儿个个都是大佬 奇幻大明 亲王家的贴身小侍卫 我的惊喜

“高明,丽婉归家探亲你可知晓?”

“丽婉?这个孙儿倒是的确不知。不过,以儿臣对丽婉的了解,料想也不会大动干戈才是。”

“不错,丽婉那丫头啊,做事太谨慎了,让人挑不出毛病来。丽婉探亲的时候,还捎上了爷爷。”

“...哼哼,丽婉做的对。孙儿其实也有类似想法,不过因为吐谷浑的突然来袭打乱了计划。”

“朕听丽婉说了,你要了咸阳县?”

“是。孙儿学有所得,需要一处地方得以实践。如丽婉曾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孙儿若是连民间百姓真实生活、地方官府真实为政都不了解,何谈未来治理一国?”

“嗯,不错。知晓此理,受益终身。咸阳距离长安也不远,爷爷倒是想要陪你去转转,散散心也好。你觉得,如何?”

李承乾笑着点头:“可行,不过孙儿需要一些筹备,还望爷爷体谅。”

“你我爷孙不说客套话,爷爷相信你和丽婉。另外,朕听闻你母后方才晕倒了,朕已经令人为其送了一些补品过去。”

“孙儿代母后多谢爷爷恩赐。有关儿臣与丽婉的行冠礼,也已经落实了,三天后会举行。爷爷,孙儿若是与丽婉一同行冠礼可行?换言之,您老人家可否亲自为孙儿与丽婉主持成人礼?”

李渊笑指李承乾:“你呀,总算是知道宠丽婉丫头了。行,你都开口了,爷爷这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自是不会拒绝,何况丽婉也是爷爷看着长大的。在爷爷眼里,你与丽婉,便如掌心掌背都是肉一般,没有偏袒的说法。”

两天后,李承乾和郑丽婉的成人礼就开始了。唐代盛行成年礼,人们首先需要配合孩子的生辰八字选定加冠的良辰吉日,并且通过一定程序的仪式,使行成年礼之人换掉孩童时期的服饰、发饰,变更为成年人穿戴的模样。此外,父母还将按照一定的规定邀请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辈或者是授业师长为孩子取字,并奉上美好的祝词。

冠礼,是汉族嘉礼的一种。为汉族男子的成年礼。成年礼起源于原始社会,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汉族的冠礼具有浓郁的中国味,在汉字文化圈中最具有代表性。冠礼表示男女青年至一定年龄,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成年礼(也称成丁礼)由氏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年人举行一定的仪式,才能获得承认。华夏族的成年礼,为男子冠礼,女子笄礼。

经书记载,实行于周代。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然天子诸侯为早日执掌国政,多提早行礼。传说周文王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而冠。古代冠礼在宗庙内举行,日期为二月,冠前十天内,受冠者要先卜筮吉日,十日内无吉日,则筮选下一旬的吉日。然后将吉日告知亲友。及冠礼前三日,又用筮法选择主持冠礼的大宾,并选一位“赞冠”者协助冠礼仪式。行礼时,主人(一般是受冠者之父)、大宾及受冠者都穿礼服。先加缁布冠,次授以皮弁,最后授以爵弁。每次加冠毕,皆由大宾对受冠者读祝辞。

那么,就由作者本人来依次解释不符合的地方。首先,按照礼仪李承乾成年才会被取‘字’,但李承乾出生后就有了姓名与字,所以,这里面的取‘字’就顺理成章的跳过了。李承乾十五及冠,与成王相似,所以并不是一定要二十岁才能及冠的,天家提前也不过是一句话。然后,就是举行的日期,按照礼仪来说是要是要二月,因为二月位列一年冬季末尾,意味着马上就能以成人的身份迎接新的一年,寓意新生。

至于之后的什么先卜筮吉日,十日内无吉日,则筮选下一旬的吉日,这些在唐朝时早就没这么严格的约束和要求了。而亲友,皇室成员一个都跑不掉,除非实在脱不开身,有要事缠身外,不然都必须来!因为,李承乾是皇帝的嫡长子,当朝太子爷。

而主人就是主持加冠的德高望重的长辈,按理说是李二,但李渊开口了,二凤和长孙都不能说啥,只能乖乖答应。至于所谓的赞冠者,毫无疑问是李二了,虽然李渊嫌弃他,但在自己孙子和孙媳的成人礼上,并没有发作,很好的克制自己。

至于先加缁布冠,次授以皮弁,最后授以爵弁这些,有些不一样。首先,李承乾是太子,他的发冠可不是所谓的布髻,而是玉冠!

不是谐音的羽冠啊,这玩意是武将的,那类有红色的武冠正式名称为鶡冠!为古代武官武将所戴,冠顶插饰鶡毛以示英勇。鶡(音何)是属鸱鸟类,性勇好斗,至死不却,为秦汉及秦以前各代武官所戴。

皮弁其实就是帽子,唐朝的帽子实际上就是大家熟知的乌纱帽,规定只有官员才能使用,而且那时候不叫乌纱帽,叫做幞头,北周兴起的,又叫折上巾、软裹。而李承乾的帽子,是编缀了玉石珠宝点缀的,但一般都是放着,不会带的。

还有这个爵弁,冠名,爵,通“雀”故亦作“雀弁”。 比冕次一级,形制如冕,但没有前低之势,而且无旒。色如雀头,赤而微黑。其形广八寸,长一尺六寸,前小后大,用极细的葛布或丝帛做成。这里说的长与宽指的是爵弁顶上的板状物的长宽。李承乾的爵弁是有冕旒的,但没有李二和李渊那种数量多、长!这一点,希望大家不要搞混。

接下来说有关郑丽婉的成人礼,按照礼制,寻常女子换个发型,家境好加些发饰和簪子等等。郑丽婉不一样,她是准太子妃,以太子妃的身份成人,那么需要加冠凤屏,和长孙不一样的是郑丽婉是四屏。

在国家的重要仪式上,不但皇帝、皇后要出席,皇太子和太子妃也要出席,太子夫妻通常坐在帝后的左下方。太子衣装与皇帝差别除却颜色深浅不一致外,几乎没啥大的区别。太子妃也同皇后一般,身着凤冠霞帔——只是皇后的凤冠是“六屏”,太子妃的凤冠是“四屏”而已。

当然,这所谓的凤冠是明朝兴起的,唐朝时候没有这说法。实际上,郑丽婉是由长孙皇后亲自为她编织发型,给她戴上各类发饰和发簪就可以了。至于赐予什么衣物之类的,流程里并没有这些。

唐代皇后服饰主要是三种:袆衣、鞠衣、钿钗襢衣。讳衣是受册、助祭、朝会大典时用的。深青织成为之,上画晕赤质五色十二等,素纱中单,脯领,朱罗毅嫖和撰。鞠衣由黄罗帮成,不画采,蔽膝,大带,革带,局随衣色,是亲蚕时服用的。钿钗襢衣主要用于会见宾客,十二钢,服用杂色不施采,加双佩小缓,去局加履,首饰大小花十二对。

但李承乾和郑丽婉这俩小夫妻,都有自己的心思,每一个穿啥五颜六色的说法,统统一袭黑衣搭配,显得纤细而又神秘。李承乾额外披着披风、郑丽婉披着黑色霞帔。

披风想必不用解释,大家都理解有个概念。霞帔的话,最早由南北朝时期的帔子演变而来,发展到隋唐时期唤做霞帔,造型类似于现代常见的披肩。但相比现在的披肩,霞帔要宽大的多,两边披在肩上,前方长到脚底,后方类似披肩和前方一样直达脚底。

李渊亲自为李承乾带上玉冠,插上发簪固定发髻。长孙皇后亲自为郑丽婉编织发型,随后为她将发簪和步摇、珞璎等等挂饰佩戴起来。李渊从一旁老李手中的托盘上,将太子印玺、皮弁、爵弁一并交给李承乾。长孙皇后则是从一旁的左凤仪手中托盘内的步摇、发簪、发饰、挂饰珞璎等等,给郑丽婉戴好,最后把太子妃印玺如同李渊一般,以红托盘的正式形式交给郑丽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如梦如真的两段人生! 抗战之横扫日寇 纨绔少爷在唐朝 海国英雄志 三国之从小兵开始无敌 大秦:起兵造反,嬴政竟是我军师 抗战从伪装者开始 穿越破案抗金 轩辕新明录 网游之不落的黄巾旗
返回顶部
document.write ('');